衣服愛怎麼穿就怎麼穿?你可能沒有這麼自由!

genderstereotype

文章重點

  • 「#老師也是人」聲援活動
  • 《穿裙子的男孩》下架風波
  • 包覆著身軀與心靈的繭
  • 解除穿著刻板印象的封印吧!

打開衣櫃,今天穿什麼好呢?從形形色色的衣服裡,決定出一套最天時地利人和的搭配,這是大多數人每天都會面對的課題。也許看天氣、看場合、看心情……,看似個人自由的穿衣哲學,真的享有「絕對的自由權力」嗎?

從近日的在俄羅斯群起響應的「#老師也是人」聲援活動,到去年引發熱烈討論的英國童書《穿裙子的男孩》,我們可以窺見人們對服裝打扮仍有許多社會期待。老師可以在社群網路上放自己的泳裝照嗎?男生可以有選擇穿裙裝的自由嗎?這次就讓我們來探討穿著自由的二三事吧!

「#老師也是人」聲援活動

穿著規範
一個經典的老師形象應該是什麼樣?一定要眼鏡戴好戴滿(?)、梳得一絲不苟的髮型、一身保守樸實,甚至可以說是「聳」(俗氣)的裝扮──

如果有一天,你無意間發現心目中那存在感趨近於零的老師,其實私服造型潮到出水,甚至還在IG上放了海灘日光浴的美照,你對老師會有怎麼樣的感觀呢?

穿著規範圖片擷取自莫斯科時報

近期,高達數千名俄羅斯教師將他們的泳裝照或比基尼照,搭配俄文標籤「#老師也是人」上傳到社群網站,以應援一名因為將自己的泳裝照發布到網路上,卻被家長言語攻擊而遭學校強迫離職的文學女老師庫佛新妮可娃(Tatiana Kuvshinnikova)。

問題出在泳裝嗎?去海邊游泳不換泳衣,難道要穿襯衫長裙下水?

還是問題是教師身分呢?老師去游泳不可以嗎?那醫生和公務員可以嗎?更極端一點說,還是只有模特兒或網美可以換上這種展現出身材的服裝?(普通路人表示:QQ)

穿著規範Photo by GREG KANTRA on Unsplash

說穿了,就只是「泳裝」不符合傳統社會對於「教師」一職的道德標準,對於保守人士來說,衣服不只是衣服而已,還隱含穿著人物的身分與地位。只是這樣針對性的穿著標準,真的有任何實質上的教育意義嗎?

當下課鐘聲一響,學生紛紛飛奔出校門、甩掉統一的制服、換上各式各樣私服做自己時,卻要求老師們課後也必須嚴守「專業形象」,連穿著拖鞋背心短褲去巷口買滷味都要三思後行,平平都是人,身為教育工作者會不會太衰?

而引發風波的女老師在下課後的私人時間,將自己參加冬泳的照片發布在私人社群網站上。在自己的職業以外擁有一項嗜好(並且是健康而合法的),不應該更是學生值得效仿的範例嗎?

《穿裙子的男孩》下架風波

穿著規範 穿裙子的男孩圖片來源

另一個很有趣的案例,則是在去年台灣曾發生過家長要求圖書館將英國童書《穿裙子的男孩》下架的事件,雖然在眾多聲援以及書籍委員會議評估下恢復借閱,但是在這和平帷幕之後,也暗示了我們的性平教育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。

這本兒童小說描述了小男孩穿上裙子去上學,因此遭受排擠、甚至一度被逐出足球隊。雖然在這個故事中,小男孩很幸運地有一個完美的結尾,然而現實卻永遠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。

「男生就該有男生的樣子,女生就該有女生的樣子」這道古老價值觀仍然普遍地深植人心,當不符合社會性別期待的「男孩穿上裙子」躍然紙上,自然就引起保守派的抵抗與反對了。

穿著規範

可是,為什麼男生不能穿裙子呢?

「因為那會看起來像女生!裙子只有女生才穿!」我試著在腦海中模擬提出反駁,這是我首先想到的反對理由。好,所以看起來像女生的男生會怎樣嗎?

──除了看起來有點違和感之外,呃,我想不出任何因為穿裙子而像女生會發生什麼天崩地裂的災難。相反地,穿裙子對男生有至少一項實質上的好處:因為穿裙子較為通風,能預防私處悶熱帶來的疾病。位居亞熱帶的台灣男性同胞們,是不是該來試試通風一「夏」呢?(笑)

穿著規範

至於擔心男性著裙裝會混淆兒童性別認知的家長,如果有人替家中小女孩套上褲裝,卻不需要煩惱女兒會被判定為男兒身,相對來說,小男孩也不可能只因為換上裙裝,就能一秒變性成女生,不是嗎?

此外,這更是一個教導兒童不要以貌取人的好機會才是。性別區分應該以「人」自身條件為判斷依據,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,期許我們可以不帶刻板印象更平等地看待他人,而不是憑藉限制別人穿衣自由,以外在服裝來決定對方是男是女。

包覆著身軀與心靈的繭

穿著規範 性別平等

從遠古發展至今,衣服與人的關係,其實遠比單論顏色、材質、風格更為複雜。人們將穿在身上的衣物賦予意義,藉由一個人的穿著打扮,去聯想這個人的職業、身分、背景。

「你穿什麼,你就是什麼」──所以老師應該要穿得端莊大方,所以男生不可以穿裙子。衣服就像是一層繭,將我們的身軀和心靈緊緊包覆住,甚至遮掩了每個人的表情與個性,以符合社會對儀容裝扮的期待。

只是,當「穿什麼」的意識凌駕於「你是誰」之上時,這樣的關係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?

解除穿著刻板印象的封印吧!

穿著限制 刻板印象

不論是「老師也是人」的大聲疾呼,到《穿裙子的男孩》直接以行動示意,已經有不少人對穿著自由覺醒,試圖掙脫傳統的服裝限制枷鎖。

如果我們都認同每個人都能保有私人空間,而穿著風格是個人自由的話,至少在面臨如「老師發布泳裝照在個人社群網站上」、「男孩穿上裙裝」具有反傳統色彩的行為上,可以先問問自己:「為什麼不可以?」

而不需要一昧以刻板印象去批判,甚至權力霸凌對方。性別認知不該從服裝區分,性別平權更不只是課本中的理論而已,應該從日常開始改變。

讓我們從解除穿著刻板印象的封印開始,朝著每個人可以享受自由穿衣的權利的明天前進吧!

Cover Photo by Yoann Boyer on Unsplash

作者資訊
米包
米包,目前居住於紐約的自由撰稿人。
曾投身於遊戲產業,亦曾擔任動畫師。
我說我在創意領域中自由走跳,馬麻說我只是愛不務正業。